中國古人怎樣監(jiān)測長江水文?現代水文站如何監(jiān)測水位?
一道刻有雙鯉石魚的天然石梁,成為凝結中國智慧的古人水文站。
位于重慶涪陵城北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首座非潛水可到達的水下遺址博物館”。
在博物館內水下40米深處,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佇立在長江之中。千百年間,這條石梁在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露出水面,成為沿線百姓觀測長江水位的重要參照。
唐代時期,古人開始在石梁上雕刻石魚,并以此為“水標”觀測記錄長江水文。
梁上石魚水標的原理與今天水文站水尺零點原理相同。這種在江中石梁上記錄水位的做法,是中國古人一種獨特的技術文明和文化傳統(tǒng),其所記錄的水文信息,對長江流域的農業(yè)生產和水運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現代水文站對水文測量的方式已經慢慢采用了新型的物聯(lián)網+傳感器監(jiān)測方式。
電子水尺作為一種利用水的微弱導電性原理對水位進行測量的新型數字式傳感器,目前已經成為水文測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為掌握河流水量完整變化過程,在使用傳統(tǒng)的水尺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電子水尺和遠程數據服務平臺進行水位變化的自動記錄及記錄信息的遠程上傳。
電子水尺結構簡單、運行可靠,安裝也非常的方便。它支持貼壁和貼壁傾斜安兩種安裝方式,安裝位置可選擇與水尺樁的另一側,這樣安排不但不增加觀測設施的土建投資,而且還擁有了兩種進行水位測量的方式。
目前,我司生產的建大仁科電子水尺支持RS485信號,4~20mA電流信號及0~5V、0~10V電壓信號輸出等有線輸出方式,同時也支持4G、GSM、GPRS等無線數據傳輸方式,具體選擇水文站會根據具體環(huán)境和需求自選。
環(huán)境監(jiān)控云平臺www.0531yun.cn是水位監(jiān)測的終端軟件,具有數據顯示、數據存儲、數據下載、異常報警等功能,且還具有遠程參數設置和多權限管理等功能,水位站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網頁端、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查詢實時水位,或下載歷史數據繪制水位過程線。
建大仁科電子水尺自動把采集到的數據發(fā)至終端管理軟件,通過軟件可以設置定時或實時的數據顯示,如實現定時上報或整點上報;而且它還具支持1路開關量信號輸出,可任意關聯(lián)報警事項輸出或用于水位上下限控制。
歲月變遷,時光流轉,從古至今,雖水流匆匆由東流向大海從不停留,從天然石梁到水尺樁,在到今天的電子水尺,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優(yōu)化著進行水位變化測量的方式。